精選文章

BMW M3

令所有車迷垂涎的全新BMW M3 Sedan、M4 Coupe預售價今天出爐!483萬元起的入手門檻,要搶鮮體驗的多金性能迷手腳豈可不快點? 談到駕乘樂趣,BMW從不停止追尋極致的腳步。在全球車迷的引領期盼之下,全新BMW M3 Sedan與BMW M4 Cou...

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BMW M3

令所有車迷垂涎的全新BMW M3 Sedan、M4 Coupe預售價今天出爐!483萬元起的入手門檻,要搶鮮體驗的多金性能迷手腳豈可不快點?
談到駕乘樂趣,BMW從不停止追尋極致的腳步。在全球車迷的引領期盼之下,全新BMW M3 Sedan與BMW M4 Coupe在2014年底特律北美車展中傲然登場。由BMW M Gmbh精心打造,純正的BMW M家族基因在全新BMW M3四門跑車與BMW M4雙門跑車上得到完美詮釋,也開創了BMW M4承襲BMW經典性能雙門跑車名號的起始點。想感受全新BMW M3、BMW M4炙手可熱的剽悍魅力,BMW總代理汎德即日起以全新M3 Coupe 495萬、全新M4 Coupe 498萬(自手排版) 與483萬(手排版)的價格開始預售。
全新BMW M3、BMW M4搭載BMW M TwinPower Turbo直列六缸汽油引擎,最大馬力提升至431匹、最大扭力輸出為550牛頓米,從靜止加速至100公里僅需4.1秒,擁有較上一代BMW M3更加強勁的動能表現。全車採輕量化設計,全新BMW M3與BMW M4的車頂、傳動軸皆以碳纖維製造,引擎蓋及前葉子板則以鋁合金製成,使得總車重較上代BMW M3減輕80公斤。汎德公司誠摯邀請您與全台BMW經銷商聯繫,搶先入主全新BMW M3、BMW M4以及BMW M5無法抗拒的熱血魅力!
同時為慶賀BMW M5誕生30週年,推出凡於2014年5月底前購買正2014年式1、2月生產的BMW M5,即可受邀攜伴免費參加於9月舉行之2014 DTM德國房車錦標賽廣州站VIP行程(價值20萬元),親身體驗BMW M於2014 DTM德國房車錦標賽的精采表現!

BMW M3


    • 原廠售價
    • NT$505.00萬~NT$518.00萬
    • 國產/進口
    • 進口
    • 引擎型式
    • L6/24V TwinTurbo
    • 汽/柴油
    • 汽油
    • 排氣量(c.c.)
    • 2979
    • 最大馬力(hp/rpm)
    • 431/5500-7300
    • 最大扭力(kgm/rpm)
    • 56/1850-5500
    • 驅動形式
    • FR
    • 變速系統
    • S7
    • 車重(kg)
    • 1560
    • 長寬高(mm)
    • 4671X1877X1424
    • 軸距(mm)
    • 2812

BMW M GmbH全力打造,全新BMW M3四門跑車以及BMW M4 Coupe在2014年北美車展中現身,不僅完美詮釋純正BMW M家族的高性能基因,更開創M4承襲BMW經典性能Coupe名號的起始點。很快地,這兩款勁駒5月21日由BMW總代理汎德正式導入,並以M3四門跑房:495萬、M4 Coupe自排版:498萬/M4 Coupe手排版:483萬全面進攻豪華進口跑房車市場。

擁有低平且寬體的外觀輪廓,全新BMW M3與BMW M4 Coupe運動風格比過往更加強烈,所到之處皆是焦點,中央隆起Powerdome的引擎蓋設計除了創造強烈的視覺印象,更隱喻了其下之BMW M TwinPower Turbo直六汽油引擎的爆發潛能,帶出整體的動感氣勢。

大膽的線條從車頭的M款雙腎型水箱護罩、前保桿大型進氣壩、輕量化碳纖維車頂一路延伸至車尾,並由前葉子板上的立體M款鰓狀飾板與M款側裙雕塑出俐落明快的車側線條。全新BMW M3、M4加長的車尾燈由兩根LED燈管構成,搭配行李箱蓋上方邊緣的擾流尾翼、後保桿底盤擴散板與M款四出排氣尾管,在延續整體寬闊造型的同時更提升空氣力學表現。

對於BMW M GmbH的工程師而言,如何在絕佳動態表現和空氣力學間取得最佳平衡,同時確保引擎、傳動與剎車系統在激烈操駕時獲得足夠的冷卻效果,是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重要關鍵。位於前保桿下方的三個大型進氣壩和擾流尾翼,能提供前後軸相等的下壓力,加強行進間的穩定性;而車頭的氣簾設計(Air Curtain)搭配進氣壩兩側及車頭側壁的導流氣孔,則能夠有效地將前輪拱內的擾流降低。

同時,嶄新雙柄式的M款車外後視鏡、和具有中央凹槽設計的碳纖維車頂不僅令全新BMW M3、M4更顯獨特,也能減少行駛時的空氣阻力。

全新BMW M3、M4車長4,671mm、軸距為2,812mm,標配18吋M款V輻式輪圈。歸功於量身打造的智慧輕量化結構,全新BMW M3車重為1,560公斤,而M4更較上一代BMW M3雙門跑車輕80公斤,總車重僅有1,537公斤。智慧型輕量化工程廣泛採用在碳纖維車頂、以CFRP製成的傳動軸與引擎室拉桿、碳纖維C-SMC後車廂蓋(僅限BMW M4雙門跑車)、以及鋁合金製成的引擎蓋與底盤系統、輕量化鋼材的後懸吊副樑結構之上。儘管車重輕量化,全新BMW M3、BMW M4仍具有高剛性的安全保障。

BMW M的中心目標是實用與賽車性能的結合,全新BMW M3、M4的車艙空間以駕駛者為導向配置,並以Merino真皮內裝與碳纖維飾板打造奢華舒適與熱血兼具的M式氛圍。內裝配置的M款儀表板、M款車門迎賓踏板、M款排檔頭、繡有M配色縫線的M款多功真皮方向盤含換檔撥片等,與外觀相互呼應,充滿戰鬥氣息。

符合人體工學的駕駛座艙配置,無論何時均能直覺化的操作控制元件,而類賽車桶椅設計的M款雙前座電調座椅則提供絕佳支撐。此外,全新BMW M3、M4標配M款車況抬頭顯示器、雙前座腰靠電調功能、6/4分離可折式椅背、黑色車內頂篷、8.8吋iDrive螢幕、iDrive中文化控制系統含原廠繁中衛星導航、iDrive手寫觸控面板、藍芽免持系統與USB、Comfort Access免鑰匙晶片系統,提供駕乘者愉悅的旅程感受。

相較於全新BMW M4雙門跑車的設定,BMW M3採四門五座設計,車高與車寬分別為1,424mm、1,877mm,加上480公升容量的行李空間(BMW M4為445公升),為日常生活帶來充足的便利與實用性。

身為BMW最具代表性車款之一的BMW M3以及雙門跑車版後繼者M4,將以強勁動力再次驚艷世界。兩車均搭載BMW M TwinPower Turbo 雙渦輪增壓直六汽油引擎,提供431匹德制馬力,550牛頓米最大扭力也能在廣闊的轉速域持續輸出(1,850~5,500rpm),從0~100km/h僅需4.1秒(手排版為4.3秒),展現隨時可挑戰賽道的剽悍本性。

此外,動力系統也導入VALVETRONIC汽門揚程可變系統、HPI燃油缸內直噴技術、引擎自動啟閉系統、車輛能源管理系統等BMW EfficientDynamics高效動力科技,兼顧駕乘樂趣與環保節能。

擁有豐沛的動力輸出,對於引擎以及其周圍零件的溫度控管極為要求。因此BMW M3、M4搭載源自於賽車的間接式冷卻系統,讓組件保持在最佳溫度範圍;而當車輛靜止時,額外的電動水幫浦可在必要時協助冷卻渦輪增壓器,確保運轉的高效率,不影響動力輸出。

除強大的動力外,全新BMW M3、M4令人讚嘆的性能表現來自於所有元件的完美交互作用,無論是後輪驅動設計、50:50平衡前後車身配重,到輕量化結構工程、懸吊設定、變速系統之間的融合,皆成就了BMW M3、M4延續經典的優秀血統。

標配的M DCT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與Driverlogic換檔邏輯系統,提供近乎無間隙的換檔流暢度,和同樣列為標配的M Servotronic車速感應式動力方向盤相輔相成,達到絕佳的換檔時機與源源不絕的加速力道。而同樣列為標配的主動式M款限滑差速器,能主動調整驅動輪間的制動比例,即使在高速轉彎也能避免轉向不足,並可調整後輪間不同程度的抓地力,提供優良的循跡性。

此外,想要更舒適、或更為運動化的感受,透過iDrive系統設定與兩組M Drive按鈕,駕駛者便可針對DSC、油門反應、電子避震器、方向盤轉向輔助力道與車況抬頭顯示器等系統進行調整與儲存。

安全方面,全新BMW M3、M4標配的DSC動態穩定系統(含MDM)、圖像式停車警示、倒車顯示系統、前後座氣囊、前座自動束緊示安全帶以及ISOFIX後座兒童安全座椅固定座等,有效減低意外發生時的傷害。

越強大的動能,越需要精準有效的制動力,兩車之高性能複合式煞車系統能有效抑制高速煞車時所產生的煞車力道熱衰減,確保行駛間的穩定性。此外,標配的BMW ConnectedDrive互聯駕駛M款全彩車況抬頭顯示器,可將檔位、車速、導航指示等重要行車資訊直接投影至駕駛者視線所及之處,若切換成M款顯示方式,顯示幕將切換成彩色的動態曲線圖以呈現引擎轉速,並透過換檔指示燈的閃爍提示,讓駕駛者一方面能專心於前方路況,另一方面又能大幅提昇於各種速度下行駛的安全性與駕乘樂趣。

BMW Z4

2018 年 8 月 24 日,BMW 原廠正式在 2018 美國加州圓石灘車展(Concours d’Elegance)發表第 3 代 Z4,新車一如先前預告改回軟頂敞篷設計。原廠代號 G29 的第 4 代 Z4,最早是於 2017 年 8 月美國圓石灘古董車展,亮相大改 Z4 之概念雛形 Concept Z4,2018 年則再次於圓石灘車展舞臺上,正式發表量產版。國內則是於 2019 年 5 月引進,提供 Z4 sDrive 20i Sport Line、以及 Z4 M40i 雙車型,售價分別為 279 萬元、370 萬元。
Z4 車系國內正式引進車型為 Z4 sDrive 20i Sport Line、Z4 M40i,入門的 sDrive 20i 動力搭載 Sport Line 套件,正式售價則分別為 279 萬元、370 萬元。圖為 Z4 M40i 車型。
外觀方面,新一代 Z4 在採用品牌 CLAR 模組化底盤下,車身尺碼為 4,324 x 1,864 x 1,304 mm、軸距為 2,470mm,並改回軟頂敞篷設定,時速 50 公里以下可在 10 秒內完成開蓬或關蓬動作。車頭處則標配有全新設計的垂直排列 LED 頭燈。引進國內的 sDrive20i,搭載多項 Sport Line 專屬套件,包含 18 吋 Sport Line 專屬 V 輻式輪圈,並在前後保桿處採用黑色高光澤飾條,雙腎形水箱護罩與防滾架處則為緞面鋁質材質。

Z4 M40i 車型部份,則有標配 M 款空力套件,更擁有 M Performance 專屬套件加持,包含水箱罩、前保桿下氣壩飾條、後視鏡外蓋及排氣尾管都使用特殊鈰灰色塗裝。
新一代 Z4 依舊採取軟頂敞篷設定,時速 50 公里以下可在 10 秒內完成開蓬或關蓬動作。
內裝方面,新一代 Z4 車系也導入全新的 iDrive 7.0 介面,標配 10.25 吋虛擬數位儀表、以及 10.25 吋中控觸控螢幕,並搭載完整的智能衛星導航系統圖資、以及無線 Apple CarPlay 連接功能。新車也同步提供「您好 BMW!」聲控助理功能,讓使用者可透過口語化指令操作空調、導航等功能。新一代 Z4 更標配智慧 Comfort Access 免鑰匙系統、以及 BMW Digital Key 手機數位鑰匙,車主接近車輛即會亮起燈源並解鎖車輛,還開車輛達 2.5 公尺亦會自動上鎖,手機數位鑰匙則可讓符合規格的智慧型手機進行車輛上鎖與解鎖,並可將數位鑰匙功能分享給 4 位家人或朋友。
新一代 Z4 車系也導入全新的 iDrive 7.0 介面,標配 10.25 吋虛擬數位儀表、以及 10.25 吋中控觸控螢幕,並搭載完整的智能衛星導航系統圖資、以及無線 Apple CarPlay 連接功能。
車內配置部份,全車系標配雙座 M 款 Vernasca 真皮跑車電動座椅、駕駛座記憶功能、雙區恆溫空調等配備,原廠強調駕駛座可前後調整 23mm,讓任何身型的駕駛者都能找到最舒適的駕駛姿勢。

在 sDrive 20i Sport Line 方面,其搭載的為跑車式真皮多功能方向盤附換檔撥片、10 支喇叭的 205 瓦音響系統、鋁質條紋車內飾板,車門門檻處採 BMW 字樣配置,並有行李箱連通置物功能;至於 M40i 車型則還進一步搭載包含 M 款真皮方向盤、鋁質格紋飾板、雙座電動腰靠功能、M 款駕駛踏板組、M 款縫線安全帶、以及 12 支 480 瓦的 Harman Kardon 音響系統,不過行李箱連通置物功能並沒有搭載在 M40i 上。
M40i 車型還進一步搭載包含 M 款真皮方向盤、鋁質格紋飾板等配置。
安全配備部份,Z4 全車系則標配多項 BMW Personal Co-Pilot 智慧駕駛輔助科技,包括主動防撞輔助系統與行人偵測、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盲點偵測警示、車道偏離警示、後方車流警示、後方防追撞警示等,皆在配備清單之列。
新一代 Z4 車系依舊採取後輪驅動設定、但導入全新 CLAR 車身平臺,動力方面 sDrive 20i Sport Line 搭載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 197 匹、32.6 公斤米的最大動力,0~100 公里/小時的加速成績為 6.6 秒。頂級的 M40i 使用 3.0 升直列 6 缸渦輪引擎,可在 5,000 時輸出 340 匹馬力,1,600 轉時供應 51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配上 Steptronic 運動化 8 速手自排變速箱,只需 4.5 秒就能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

底盤部分, Z4 M40i 為了提供更性能化的操駕感受,不僅搭載 M 款運動化差速器、以及 M 款煞車系統,更標配車 M 款跑車化電子懸吊,使循跡性與駕駛穩定性皆更上層樓。
入門的 sDrive20i 搭載 197 匹馬力的 2.0 升直 4 渦輪引擎,而上圖是 M40i 所使用的 3.0 升直列 6 缸渦輪引擎,可輸出 340 匹最大馬力。

BMW X7

BMW 原廠最早是於 2018 年 10 月發表品牌首款大型 LSUV 車款 X7 車系,但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 2017 法蘭克福車展舞臺推出的 X7 iPerformance Concept 概念車。新車在輪廓上大致與概念車相同,但在細節處卻有著不同的詮釋。

X7 的車身尺碼來到 5,151 x 2,000 x 1,805mm、軸距也來到 3,105mm,相較於大改款 X5 的 4,922 x 2,004 x 1,745mm、2,975mm 的軸距大上一截,尺碼上 X7 也介於現行 7 Series 的短軸版與長軸版之間,顯見 BMW 原廠首次將 X 休旅家族推上數字「7」、便是彰顯其旗艦休旅地位。而且 X7 也一如其他奇數休旅家族,原廠是將其定位為 SAV(Sports Activity Vehicle)系列的產品,擁有較為方正的車身輪廓。
BMW 原廠最早是於 2018 年 10 月發表品牌首款大型 LSUV 車款 X7 車系,但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 2017 法蘭克福車展舞臺推出的 X7 iPerformance Concept 概念車。
X7 大致延續 X7 iPerformance Concept 的設計基調,車頭的雙腎型水箱護罩,有別於 BMW 新世代轎車往兩側拉寬的設計,反而採用面積放大、且更為聳立的線條型塑霸氣氛圍,雙腎形水箱護罩中間也以相連的造型示人,「Air Curtain」主動式進氣調節水箱護罩則加強空氣力學效果。國內 xDrive 40i 標配的為 Design Pure Excellence 套件,所以擁有包含鍛面鋁質窗框、鋁質車頂架、進氣壩鍍鉻飾條、前後銀色下護板、以及 22 吋多輻式輪圈等配置,並可另行加價選配 M Sport Package 套件。

此外,國內販售的 X7 也將會搭載智慧型 LED 頭燈含 Glare-Free 光形變化功能、全景天窗、鋁質登車踏板、車門自動緊閉等配備。而 X7 的尾門也是如 X5 般上下對開,並提供踢腳感應式開啟機能。
外觀造型部分,xDrive 40i 標配 Design Pure Excellence 套件,擁有包含鍛面鋁質窗框、鋁質車頂架、進氣壩鍍鉻飾條、前後銀色下護板、以及 22 吋多輻式輪圈等配置。
X7 的尾門也是如 X5 般上下對開,並提供踢腳感應式開啟機能。
內裝配備部份,國內 X7 車系也採用 iDrive 7.0 介面,擁有 12.3 吋虛擬數位儀表、12.3 吋 iDrive 觸控螢幕的雙大螢幕配置,「你好!BMW」語音控制功能也一併搭載。並提供真皮方向盤附換檔撥片、楊木紋飾板、5 區恆溫空調、冷熱恆溫前座置杯架、手勢控制、手機無線充電、464 瓦 Harman Kardon 音響等配備,更標配由 Swarovski 提供的玻璃水晶頂級中控套件,在 iDrive 旋鈕、音量鍵、排檔桿等處的質感更為上乘。
國內 X7 車系也採用 iDrive 7.0 介面,擁有 12.3 吋虛擬數位儀表、12.3 吋 iDrive 觸控螢幕的雙大螢幕配置,「你好!BMW」語音控制功能也一併搭載。
X7 標配由 Swarovski 提供的玻璃水晶頂級中控套件,在 iDrive 旋鈕、音量鍵、排檔桿等處的質感更為上乘。
國內 X7 xDrive 40i 車型標準版採 7 座配置,因此其座椅布局為 2+3+2,國內販售車型也提供第二排電動座椅、第二排外側 Alcantara 座椅頭枕、第三排座椅含電動傾倒、後座空間電動調整等機能,搭配上 Individual Merino 真皮座椅內裝、Individual 光車門門檻、電動後側窗簾等,讓車內兼具豪華與科技氛圍。行李箱容積部份,X7 第 3 排未傾倒前為 326 公升、第 3 排傾倒後為 750 公升、若第 2 排與第 3 排全數傾倒後則為 2,120 公升。

車頂的全景天窗部份,量產版 X7 並非像概念車般採全玻璃車頂,而是第 1 排與第 2 排有相連的傳統全景天窗,車尾則有第 3 排獨立的一片玻璃天窗。前方的全景天窗更在玻璃內更可選配「Sky Lounge」氣氛燈光源套件,提供車室內更為時尚的氛圍。
國內 X7 標準車型採 7 座設定,也提供第二排電動座椅、第二排外側 Alcantara 座椅頭枕、第三排座椅含電動傾倒、後座空間電動調整等機能。
安全配備方面,國內的 X7 標配包含雙前座、雙前座側邊、前後座氣簾、以及第二排雙後座側總計達 8 具氣囊。先進主動安全配備部分,則有提供 Level 2 等級半自動駕駛輔助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包含主動防撞輔助與行人偵測、盲點偵測、車道偏離警示、前後方車流警示、後方防追撞警示、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壅塞交通輔助系統、車側防撞輔助、路口車流防撞輔助、閃避轉向輔助等。

駕駛輔助系統中還包含 HDC 陡坡緩降系統、動態水平顯示附電子羅盤、自動停車輔助等,「自動倒車輔助系統」亦沒有缺席。
ConnectedDrive 智慧駕駛輔助套件方面,警急求助、遠距售後服務、智能遠端遙控、線上生活資訊、旅程諮詢秘書、即時路況資訊亦全數標配。Apple CarPlay 連接機能則亦是 X7 xDrive 40i 的標準配置,其提供 1 年的有效使用期,並可於 ConnectedDrive 線上商店另行付費加購延長使用期限。
X7 車系的慧駕駛輔助套件,可達到 Level 2 等級的半自動駕駛輔助功能。
動力部分,國內首波僅導入 xDrive 40i 單一動力單元、單一車型選擇,其 搭載 3.0 升直 6 雙渦流單渦輪增壓引擎,並搭配運動化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最大動力輸出可達 340 匹/5,500~6,500 轉、45.9 公斤米/1,500~5,200 轉,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需 6.1 秒,並擁有 xDrive 智慧型可變四輪驅動系統。相較國內現行款 740i M Sport 的 326 匹/45.9 公斤米動力輸出,X7 在帳面上的數據更為亮眼,車重則來到 2,060 公斤,懸吊部分則同樣與 7 Series 相同、標配前後軸自動水平氣壓懸吊。

BMW X6

歷經 5 年的產品週期,BMW 原廠跳過小改款工程、直接於 2019 年 7 月發表代號 G06 的大改款第 3 代 X6 車系。臺灣市場於 2019 年 11 月引進 xDrive 40i 與 M50i 兩種動力,而首批 xDrive 40i M Sport 首發版車型售罄後價格向上調整 5 萬、配備不變,目前提供 xDrive 40i、xDrive 40i M Sport 、M50i 共 3 車型編成,售價則分別為 365 萬、380 萬、560 萬。
新一代 X6 與初代車型相同、是以品牌 SAC(Sports Activity Coupé)運動休旅概念打造,因此在外觀仍舊維持斜背 Coupé造型設定。
新一代 X6 與初代車型相同、是以品牌 SAC(Sports Activity Coupé)運動休旅概念打造,因此在外觀仍舊維持斜背 Coupé造型設定。新一代 X6 車身尺碼來到 4,935 x 2,004 x 1,696mm、軸距則為 2,975mm,車側維持車系慣有的流線輪廓,但這次車高再度降低 6mm ,替新一代 X6 注入更多跑車感受,此外車長增加 26mm,車寬提升 15mm,軸距也加長 42mm,讓其身形更顯張力。
第 3 代 X6 其雙腎形水箱護罩還可選配具有光源發光的版本。
大改款 X6 外觀換上品牌新式大型單體雙腎水箱罩,不過不同於 X5,X6 的水箱罩側邊加入明顯的外突角度,帶來更具侵略性的霸氣樣貌,原廠甚至還提供會發光的 LED 飾光水箱護罩作為選配。國內車型也標配智慧 LED 頭燈搭配含 Glare-free 光型變化功能,不僅提供更安全的可視距離,亦凸顯車頭的銳利氣勢;車尾則採用源自 8 Series 的車尾折線與 L 型細長 LED 立體尾燈。並依各車型採用 xLine、M Sport、以及 M50i 專屬的 M Performance 鈰灰色外觀套件。
身為車系性能旗艦的 M50i 車型,則在水箱護罩、後視鏡蓋、前霧燈等多處採用 M Performance 專屬鈰灰色外觀套件 ,並配上 22 吋專屬輪圈與 M 款運動化差速器 。
內裝部分,新一代 X6 車內採用和 X5 相同的布局,主要焦點在於 iDrive 7.0 介面,國內車型皆配置中控觸控螢幕與虛擬數位儀表的雙 12.3 吋螢幕組合,提供全數位虛擬座艙與「你好!BMW」語音聲控功能,並標配原廠智能衛星導航圖資、無線 Apple CarPlay 連接功能,方便進出車內的智慧 Comfort Access 免鑰匙系統亦列為標準配備。行李廂容量在 5 人座狀態擁有 580 公升,另可透過 4/2/4 分離後座椅背傾倒機能進行擴充,最大可提升至 1,530 公升的容量。
內裝部分,新一代 X6 車內採用和 X5 相同的布局,主要焦點在於 iDrive 7.0 介面,國內車型皆配置中控觸控螢幕與虛擬數位儀表的雙 12.3 吋螢幕組合。
安全配備方面,國內新一代 X6 車系標配多項 BMW Personal CoPilot 智慧駕駛輔助科技,包含主動防撞輔助系統與行人偵測、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Active Protection 主動安全防護系統,以及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壅塞交通輔助系統、車側防撞輔助、路口車流防撞輔助、閃避轉向輔助等配置。360 環景輔助攝影與遠端 3D 監控、自動倒車輔助等科技亦在標配清單之列。
安全配備方面,國內新一代 X6 車系標配多項 BMW Personal CoPilot 智慧駕駛輔助科技。360 環景輔助攝影與遠端 3D 監控、自動倒車輔助等科技亦在標配清單之列。
動力部分,xDrive 40i 搭載 3.0 升 TwinPower Turbo 直列 6 缸渦輪汽油引擎,可輸出 340 匹/45.9 公斤米的最大動力,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的成績為 5.5 秒。頂級的 M50i 搭載 4.4 升 V8 TwinPower Turbo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最大動力為 530 匹/76.5 公斤米,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只需 4.3 秒。全車系全數搭載 xDrive 可變四輪傳動系統與運動化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

原廠在此代車型還提供氣壓懸吊、後輪轉向等科技作為選配,而 X5 車系上首見的 xOffRoad 套件也有在 X6 車系提供,擁有 Snow (雪地)、Sand (沙地)、Gravel (礫石) 及 Rock (岩塊) 等模式來協助駕駛克服崎嶇地表。
M50i 搭載 4.4 升 V8 TwinPower Turbo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最大動力為 530 匹/76.5 公斤米,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只需 4.3 秒。

BMW X5

2018 年 5 月份透過偽裝車預告影片暖身的第 4 代 BMW X5,最終無預警的於 2018 年 6 月 5 日無預警發表。第 4 代 X5 原廠代號為 G05,搶在量產版 X7 發表之前,成為品牌品首款搭載 iDrive 7.0 介面的車型,全車在導入 CLAR 底盤後產品力也大幅精進,國內則選在同年 12 月發表。

從外觀來看,大改款第 4 代 X5 不同於第 3 代將車頭燈與雙腎形水箱護罩連接的設計,而是採取類似新一代 X3、X4 與雙腎形水箱護罩分離的布局。而水箱護罩的造型方面,大改款 X5 則採取先前 X7 iPerformance 的筆觸,水箱護罩面積上不只比起第 3 代大上許多,在雙腎形水箱護罩中間也以相連的造型示人,展現更為霸氣的車頭氣勢。水箱護罩內也跟隨 7 Series、5 Series 的腳步,新增「Air Curtain」主動式進氣調節水箱護罩加強空氣力學效果。
原廠代號 G05 的第 4 代 X5 車系,國內 BMW 選擇於 2018 年 12 月導入。
在車頭燈部分,第 4 代 X5 也導入品牌最新世代的雷射頭燈作為選配,其遠光燈具備最長達 500 公尺的照射距離,相較標準版 LED 頭燈的 300 公尺照射距離多出 200 公尺。大改款 X5 在頭燈的整體造型也更為緊緻動感,相較改款前銳利許多。
新世代的雷射頭燈可作為 X5 選配,擁有 500 公尺遠的照射距離。
車身尺碼部分,第 4 代 X5 的長寬高分別為 4,922mm(+36mm)、2,004mm(+66mm)、1,745mm(-17mm),在車長與車寬皆放大不少、僅在車高有所降低,軸距也拉長至 2,975mm(+42mm),整體尺碼相當接近對手第 3 代 Porsche Cayenne。
第 4 代 X5 相較於舊款,僅有車身高度降低,其他包括車長、車寬與軸距均再放大。
車側方面,大改款 X5 依舊保有車系經典的車身肌肉線條設計,但將線條更為簡化,主要分為 2 道車身折線,上方的折線,從車側前葉子板一路到後側車門中央處向後上揚,塑造類似肌肉線條、更為結實的立體感;在前葉子板下方還有「Air Breather」導流鰭孔設計,其後則由車身下方的倒鉤型折線連接至後輪拱。而除了 M50d 車型較顯眼的側裙外,新一代 X5 車系在足下也提供 18 至 22 吋的胎圈選項供車主選擇。

國內第 4 代 X5 提供標準版、xLine 、M Sport 共 3 種外觀,各套件在前後保險桿、前下氣壩、窗框材質、鋁圈等處皆有所差異。標準版為 18 吋渦流式鋁圈;xLine 套件的鋁圈為 19 吋;M Sport 套件車型則搭載 M 款空力套件,並擁有 M 款藍色煞車卡鉗與 M 款 20 吋鋁圈彰顯氣勢。
車側線條簡化卻不失立體感,是第 4 代 X5 的設計手法,另外,Air Breather 導流鰭孔設計也增添運動感。
車尾部分,第 4 代 X5 則呈現較不同於過去幾代的風貌,主要將車尾燈組造型調整的更為細扁,並在燈組布局上採取雷同於第 4 代 X3 的造型,將紅色的 LED 煞車燈條、包圍住透明的方向燈設計,凸顯大改款 X5 更為簡約緊緻的風格。在車尾門線條上,大改款 X5 除保留車系經典的分離式尾門設計外,從傾斜的後擋風玻璃以降仍維持多層次立體線條鋪陳,更可選配 M Sport 式樣雙邊單出的矩形排氣管搭配車身同色下護板,呈現乖張的動感氣勢。行李箱容積在第 4 代 X5 則為 645(傾倒前)至 1,860(傾倒後)公升。
運動休旅車強調的行李空間,新 X5 也以平整化設計與防滑抗磨損底板,提供更實用的承載機能。
內裝方面則是大改款 X5 的重頭戲,主要強調擁有雙 12.3 吋液晶螢幕,成為品牌第一款導入 iDrive 7.0 介面的量產作品。而第 4 代 X5 的 iDrive 7.0 介面主要是將數位儀表板由先前的 10.25 吋、放大至 12.3 吋,並且將原先自於數位儀表板內的傳統實體雙環外框取消,使資訊顯示的自由度更高,不僅能在儀表板中整合音樂、電話接聽等資訊,更能將導航地圖以大面積投放在時速與轉速表之間,在顯示的資訊與效果上有長足的進步。

中央的 iDrive 螢幕亦可透過觸控、以及手勢控制相關功能,並得益於 iDrive 7.0 介面,在觸控的反應與手勢感應會更為靈敏及時。儀表板上方導入第 3 代全彩 HUD 前檔投影抬頭顯示器,顯示的面積更大讓車主輕鬆讀取相關行車資訊。
進化到最新世代的 iDrive 7.0 介面系統,成為 X5 車系座艙科技質感大幅躍進的重點。
第 4 代 X5 在 iDrive 觸控旋鈕周邊的排擋座、行車模式切換按鈕等處,亦有全新的造型布局,整體採取鋼琴烤漆亮面塗裝,線傳式的變速箱排擋桿更可選用玻璃材質,型塑車內更為高級的質感。而 4 區恆溫空調、Bowers & Wilkins 音響則也是新一代 X5 車主可選配的車內配備。
伴隨 iDrive 7.0 新世代介面的導入,X5 重新設計 iDrive 觸控旋鈕周邊的排擋座樣式。
國內 X5 標配「你好,BMW!」中文聲控功能,說出「你好,BMW!」即可喚醒系統,進而透過指令操作設定導航、尋找興趣點、撥出電話、設定廣播電台、開關空調等功能,還能自己定義喚醒詞,例如「嘿,兄弟!」。但國內新款 X5 上市搭載的「你好,BMW!」功能,僅能操作車內空調、導航等功能,但包含整合連網、以及具備 AI 語音智慧學習功能的進階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tstant 套件,則有待後續才會規畫完整導入。
國內 X5 標配「你好,BMW!」中文聲控功能,說出「你好,BMW!」即可喚醒系統。
後座空間部分,第 4 代 X5 同樣搭載大面積全景天窗,但面積不僅較上一代提升 23%、更在玻璃內新增「Sky Lounge」氣氛燈光源套件,提供車室內更為時尚的氛圍,另外在後座影音娛樂方面新一代 X5 則可選配 10.2 吋觸控螢幕影音系統。此外,第 4 代 X5 依舊提供有第三排雙座的選配供車主選擇,讓車內乘員可由 5 人擴充至 7 人。
後座配備部分,新一代 X5 同樣搭載大面積全景天窗,但在面積不僅較上一代提升 23%、更新增「Sky Lounge」氣氛燈光源套件,提供車室內更為時尚的氛圍。
安全與先進主動安全配備方面,大改款 X5 全車系全數標配具備 Level 2 等級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包含主動防撞輔助與行人偵測、盲點偵測、車道偏離警示、前後方車流警示、後方防追撞警示、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壅塞交通輔助系統、車側防撞輔助、路口車流防撞輔助、閃避轉向輔助等,駕駛輔助系統中還包含 HDC 陡坡緩降系統、動態水平顯示附電子羅盤、自動停車輔助等。而 ConnectedDrive 智慧駕駛輔助套件方面,警急求助、遠距售後服務、智能遠端遙控、線上生活資訊、旅程諮詢秘書、即時路況資訊亦全數標配。
安全與先進主動安全配備方面,第 4 代 X5 全車系全數標配具備 Level 2 等級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
動力部分,首波導入國內的動力單元包含 xDrive 30d、xDrive 40i 以及 MPA 家族的 M50d 等 1 汽 2 柴的選擇。不過在 2020 年式部分,國內總代理汎德追加 xDrive 25d 柴油動力擔綱入門,並將原先的 6 缸柴油 xDrive 30d 動力車型全數取消,全車系動力依舊為 1 汽 2 柴選擇,編成總計則有 5 車型。

X5 xDrive 25d 採用 2.0 升直列 4 缸雙渦輪增壓柴油引擎,搭載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xDrive 智慧型四輪驅動系統之下,可輸出 231 匹、45.9 公斤米的動力輸出,並具有 SCR 還原觸媒系統,符合歐盟最新的 Euro 6d-TEMP 排放標準。汽油動力的 xDrive40i 採用 3.0 升直列 6 缸單渦輪雙渦流增壓引擎,動力輸出為 340 匹/45.9 公斤米;而 M50d 則搭載一具 3.0 升直列 6 缸 4 渦輪柴油引擎,最大動力輸出表現為 400 匹/77.5 公斤米。目前首波全車系皆搭配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
汽油動力的 xDrive40i 採用 3.0 升直列 6 缸單渦輪雙渦流增壓引擎,動力輸出為 340 匹/45.9 公斤米。
此外,第 4 代 X5 還提供後軸自動水平氣壓式懸吊系統、電子懸吊系統及電子防傾桿等科技。列為選配的前後軸自動水平氣壓式懸吊系統,其能與 DSC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共同做動,當時速超過 138 公里或選擇 Sport 動態行車模式時,車身高度將自動降低 20mm,增加高速行駛的穩定性、並給予相對應的煞車制動力。當車輛處於靜止狀態時,則能透過排檔桿旁的按鍵手動調整懸吊高度,共有 5 段設定、升降幅度最高可達 80mm,也可利用位於行李廂下尾門的按鈕手動降低車身高度,使行李裝卸過程更加便利。
列為選配的前後軸自動水平氣壓式懸吊,還能搭配同樣為選配的 xOffRoad 全地形越野套件,強化 X5 的越野能力。
前後軸自動水平氣壓式懸吊,還能搭配同樣列為選配的 xOffRoad 全地形越野套件,其整合前後軸水平氣壓式懸吊系統及電子式後差速器,提供駕駛者共 4 種越野模式,包含 xRock (岩石)、xSand (沙地)、xGravel(碎石)、xSnow(雪地)等,系統將根據不同模式升降懸吊,例如 xRock 模式下車身將自動升高 40mm,同時調整 xDrive 智慧型可變四輪傳動系統、油門反應、變速箱換檔邏輯、DSC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越野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等設定。

BMW X4

2018 年 2 月 14 日,BMW 原廠在西洋情人節當天無預警於官網亮相第 2 代 X4、後續並於 3 月日內瓦車展亮相實車,國內則選擇於 2018 年 8 月 30 日上市。目前臺灣市場販售車型共有 4 款,包含 xDrive 20i、xDrive 30i、以及 MPA 家族的 M40i 共 3 種動力,4 車型編成分別為 xDrive 20i 運動版、xDrive 30i xLine 運動版、xDrive 30i M Sport、M40i。

而與第 3 代 X3 相同,由 CLAR 模組化底盤開發而來的第 2 代 X4,在世代更迭的過程中車身尺寸持續放大,車長 4,752mm 以及車寬 1,918mm 不僅更長(+81mm)更寬(+37mm),軸距也同步增加 54mm,來到與新世代 X3 相同的 2,864mm,同時車高稍微下降 3mm、為 1,621mm,如此放大的車格也為 SAC(Sports Activity Coupe)級距的 X4 帶來更接近 Coupe 的外觀設計。此外,盡管車格持續放大,原廠仍將新世代 X4 減重達 50 公斤,同時維持前後 50:50 的完美配重。
與第 3 代 X3 相同,由 CLAR 模組化底盤開發而來的第 2 代 X4,在世代更迭的過程中車身尺寸持續放大。
新 X4 的車頭延續了新 X3 的輪廓,不但將水箱護罩的面積更為擴大,標配的 LED 頭燈組與水箱罩相連的設計一分為二,線條也更顯銳利,霧燈設計同樣延續新 X3 的 6 角型設計,帶出熟悉的粗獷輪廓,更流線的設計讓此代 X4 的風阻係數僅 0.30。

至於車尾,則是與前代 X4 有者全然不同的設計氛圍。車頂線條在 C 柱後方變得更加傾斜的同時,加入左右兩片對稱式的小型擾流尾翼,並且與車後的小鴨尾共同創造出相當現代化的設計語彙,其車尾燈組較第 1 代來的更為扁平。
圖上為第 1 代 X4,圖下為第 2 代 X4。
內裝部分,新世代 X4 依舊延續的 BMW 一貫的駕駛導向設定,其中也導入多項 BMW 科技配備增添科技感。在設計面混搭異材質飾板、皮革以及高光澤塑料呈現環艙的一體感;另外,原廠也在各項按鍵處加入金屬材質提升質感。
2020 年式 X4 全數換搭 iDrive 7.0 介面與 BMW 全數位虛擬座艙,部分車型既有的 8.8 吋數位儀表版升級為 12.3 吋虛擬儀表,M40i 原先雖為 12.3 吋數位儀表、但亦因換搭 iDrive 7.0 取消實體雙環框。在方向盤盤輻左側與右側的定速、音量控制按鈕,更改用上操作更為便利的控鍵布局,與 X5 等新世代車型如出一轍。

中央的 10.25 吋觸控螢幕,在換搭 iDrive 7.0 後也有著全新的操作介面,雙車系標配有 3D 智能衛星導航系統,更支援「你好 BMW!」聲控語音功能,不過不像 X5 等新世代車款,更新介面後的 X4 仍舊擁有 DVD 播放機功能。除此之外,360 度環景輔助與遠端 3D 監控同步改列為全車系的標配。
2020 年式 X4 全數換搭 iDrive 7.0 介面與 BMW 全數位虛擬座艙。
車內空間部分,原廠表示後座空間由於軸距的提升,後座乘客的膝部空間較上代可以提升約 27mm,後座椅背可以透過快速傾倒裝置,輕鬆完成 4/2/4 分離傾倒,讓原本 525 公升的行李容積擴充至 1,430 公升,傾倒前後的容積表現,分別較上代提升 25 及 30 公升。
後座椅背可以透過快速傾倒裝置,輕鬆完成 4/2/4 分離傾倒,讓原本 525 公升的行李容積擴充至 1,430 公升,傾倒前後的容積表現,分別較上代提升 25 及 30 公升。
在底盤結構方面,新世代 X4 延續了初代車型前雙接頭彈簧柱、後 5 連桿的懸吊設定,並且在 Off-Road 表現上,這一代 X4 擁有 204mm 的底盤離地高,涉水深度達 500mm,並且擁有 19.4°的穿越角、25.7°的進入角以及 22.6°的離去角,儘管是 SAC 的類 Coupe 設定,X4 仍能擁有一定的地形穿越能力。
這一代 X4 擁有 204mm 的底盤離地高,涉水深度達 500mm。
安全配備方面,國內 X4 車系的內容相當豐富。除了主動防撞輔助與行人偵測、盲點偵測、車道偏離警示、後方車流警示、後方防撞輔助警示外;標配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部分,還包含 ACC 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壅塞交通輔助系統、車側防撞輔助、前方車流警示、路口車流防撞輔助、閃避轉向輔助等,可透過系統主動介入車輛操控,提供更完整的安全防護。X4 車系還標配動態水平顯示、HDC 陡坡緩降、自動停車輔助等輔助配備。
動力單元部分,xDrive 20i 與 xDrive 30i 動力皆採用原廠代號 B48 的 2.0 升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但兩款間的動力調校與輸出數據則有所不同。xDrive 20i 為 184 匹/29.6 公斤米,並搭載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約需 8.3 秒;xDrive 30i 動力為 252 匹/ 35.7 公斤米,採用的則是運動化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則為 6.3 秒。

隸屬性能化 MPA 家族的 M40i,在 2020 年式動力有所提升,採用的 3.0 升直列 6 缸單渦輪雙渦流增壓引擎,原先具備 360 匹的最大馬力、最大扭力 51 公斤米的動力輸出,調整後最大馬力為 387 匹、上漲 27 匹馬力,扭力則維持不變,變速箱為運動化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則來到相當亮眼的 4.5 秒。全車系標配的 xDrive 智慧型可變四輪傳動系統、彎道控制系統、可變式運動轉向系統、M 款跑車化懸吊系統,則可提供相當運動化的車身動態。


隸屬性能化 MPA 家族的 M40i,在 2020 年式動力有所提升,採用的 3.0 升直列 6 缸單渦輪雙渦流增壓引擎,原先具備 360 匹的最大馬力、最大扭力 51 公斤米的動力輸出,調整後最大馬力為 387 匹、上漲 27 匹馬力,扭力則維持不變。圖為 M40i 動力。